阿里Q3激战外卖:销售费用是京东3倍,单均亏损已减半,调整后净利下降72%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全力冲击外卖半年后,阿里利润进一步承压。
阿里最新公布的2026财年第二季度(即自然年Q3)财报显示,期内净利润为206亿元,同比和环比均腰斩;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2%。
这主要受阿里在外卖等即时零售业务的大规模补贴所致,期内销售费用同比翻倍至665亿元,相较上季度增加超130亿元,半年内已投入近1200亿元。
整体来看,阿里该季度营收达2478亿元,同比增长5%。若扣除已出售的高鑫零售和银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为15%,和京东同期持平,高于拼多多的9%。
同时,阿里云表现也超市场预期,期内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34%。这背后是阿里的持续投资,其过去四个季度在AI+云领域累计投资约1200亿元。
阿里CEO吴泳铭在财报会上表示,未来三年不存在所谓的AI泡沫,并表示不排除在原本宣布的3800亿元投资计划上进一步增加投资。
销售费用翻倍至665亿元,即时零售业务增长60%
阿里的利润大幅下降可以说在市场预期之内。
今年7月,淘宝闪购宣布启动规模高达500亿元的补贴计划。由此掀起阿里、美团和京东三家巨头在外卖市场的用户争夺战,淘宝闪购8月份日订单规模一度达1.2亿。
这背后是阿里巨额的补贴投入在支撑。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阿里销售费用达665亿元,同比增长105%,相较上季度的532亿元也增长25%,半年内就投入了近1200亿元。
对比来看,京东相对克制。京东第三季度营销费用为211亿元,同比增长110%,相较二季度127%的增速有所放缓,环比更是下降28%。“面对行业的激烈竞争,我们保持了理性的投资。”京东CEO许冉称。
展开全文
阿里真金白银的巨额投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保证阿里核心业务在加剧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增长势头;另一方面,这也严重侵蚀了阿里的利润规模。
从电商业务来看,阿里中国电商集团第三季度收入为1326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核心的客户管理业务(广告+佣金)收入789亿元,同比增长10%,主要由Take rate(抽佣率/货币化率)提升所驱动。
去年9月,阿里开始加收基础软件0.6%的服务费并推广全站推广告工具,提高了平台货币化能力。这也是阿里CRM收入增速首次超过拼多多在线营销服务增速,拼多多该业务同期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速8%,创下新低。
市场高度关注的包括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在内的即时零售业务,期内营收达229亿元,环比增长55%,同比增长60%,相较今年第二季度仅12%的同比增幅明显加快。
同期京东包括外卖等新业务营收达156亿元,同比增长214%。去年同期,京东还未开展外卖业务,而阿里本身有饿了么的基数,故而京东同比增速较高,但13%的环比增速则不及阿里。
此外,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至348亿元,经调整EBITA盈利1.62亿元,实现扭亏,主要由物流优化和投入效率提升所致,速卖通Choice业务单位经济效益改善。
净利润腰斩,淘宝闪购投入将收缩
持续高额的投入保证了阿里核心电商业务的增势,但这也严重削弱了阿里的利润表现。
今年第三季度,阿里净利润206亿元,同比下降53%,环比减少超51%;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72%,环比下降近69%,同期京东这两个净利润指标则也均腰斩。
从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来看,其经调整EBITA约105亿元,环比下降近73%,同比大幅下降76%,即同比少了近340亿元利润,这主要受即时零售亏损所致。高盛此前预计,阿里第三季度即时零售亏损约360亿元。
阿里即时零售业务亏损主要是单位经济效益(UE)尚未转正,而随着订单总数的增长,亏损往往也随之增长,阿里和京东均受此影响。
在财报沟通会中,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提到,第三季度淘宝闪购订单结构持续优化,非茶饮订单占比已超过75%,最新每笔购买单价较8月环比上涨超过两位数,且随着规模效应凸显,单均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在这些共同作用下,自10月以来,淘宝闪购的每单亏损已较七八月份降低一半,用户留存与使用频次也好于预期。”蒋凡称。
对于即时零售和主站电商的协同效应,阿里方面称,这促进了淘宝App月活跃消费者的增长,推动了CRM的扩张,且已有约3500个天猫品牌已将其线下门店接入即时零售业务,淘宝闪购日均访问量也已过亿。
但具体的拉动情况,阿里未再披露有关数据。在外卖大战高峰期的8月,淘宝闪购带动淘宝APP日活增长20%,月活增长25%,并累计带来1亿的新用户。
据QuestMobile数据,今年9月淘宝APP月活9.8亿,同比增长4.1%,最新已突破10亿大关,而人均使用次数和人均使用时长分别同比增长19%、9%。这一定显示出,外卖业务对淘宝APP用户和黏性的拉动作用。
“目前我们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快速规模扩张,第二阶段的UE(每单亏损)优化符合预期,下一阶段将持续精耕细作用户体验,聚焦高价值用户经营与零售品类发展。”
蒋凡继续试图传达信心,坚定认为闪购业态与阿里生态具备巨大协同潜力,重申闪购是淘天平台升级的核心战略之一,目标是三年内为平台带来万亿成交规模。
不过,阿里打算不会再继续进行高强度投入。阿里CFO徐宏表示,三季度是闪购阶段性高点,预计下个季度的投入会显著收缩。蒋凡则称,当前市场仍处于竞争状态,会根据市场竞争格局,动态评估并调整策略。
目前,外卖大战势头已明显放缓。摩根大通认为,中国外卖市场正迎来关键转折点,因补贴减弱及季节性因素,全国日均订单量已从9月峰值1.51亿单降至10月的1.45亿单,预计11月进一步降至1.41亿单。
在即时零售市场格局方面,多家机构均预测,美团、阿里和京东将呈现5:4:1的格局。
云业务增长34%,吴泳铭称未来三年AI没有泡沫
在电商业务之外,阿里的第二增长曲线——云业务表现也不错。
今年第三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34%,外部客户收入同比增长29%,对阿里贡献占比已提升至16%。该业务经调整EBITA超36亿元,同比增长35%。
这一增长势头主要由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所驱动,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9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对比同行来看,阿里云的同比增幅低于同期微软云业务39%的增速,和谷歌云持平,但高于亚马逊AWS和百度智能云约20%的增速。
阿里CEO吴泳铭在财报中称,在云计算市场,两大趋势日益明显。首先,随着AI应用规模化,更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客户选择拥有全栈AI技术组合的供应商。
其次,客户正在深化和拓宽AI的使用,这显著增加了对计算、存储和其他传统云服务的需求,这些力量共同加速了由外部客户需求驱动的收入增长。
他还提到,目前阿里云的AI服务器上架节奏,严重跟不上客户订单的增长速度,在手的积压订单数量还在持续扩大。无论是企业进行模型训练、推理,还是终端客户开发的AI产品,都会用到云端算力,对AI未来需求抱有充足信心。
今年第三季度,阿里对云和AI的资本开支仍在增长,期内达到315亿元,同比增长87%,主要用于数据中心扩建、技术升级等。但与上季度386亿元的资本开支相比有所收缩,市场分析认为或受到英伟达芯片无法采购影响。
今年2月,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而在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在AI+云基础设施的资本开支就已达1200亿元,最近两个季度就超过700亿元,相当于前述投资总额的18%。
目前,国外云巨头依然在继续加码投资。吴泳铭认为,目前处于关键的AI投资周期,面对供应链持续波动,会聚焦基座模型训练、百炼平台服务,以及内外部客户推理需求等优先级。
对于近期市场引发争议的AI泡沫论调,吴泳铭从供需侧情况做出回应。在需求侧,模型能力持续进阶,规模法则尚未触顶,且AI任务在各行业的渗透率不断提高。
从供给侧来看,当前全球AI服务器产业链自今年下半年起普遍缺货,但供应链厂商扩产存在显著瓶颈,扩产周期至少需要两三年,该周期内AI需求增长速度远快于供给提升速度。
“这两大动能叠加,未来三年内AI需求的增长具有高度确定性,因此未来三年内并不存在所谓的AI泡沫。”吴泳铭表示,阿里也会积极投资,且不排除会进一步增加投资。
今年以来,阿里在AI上不断加码,最近还推出千问加强C端布局,股价也因此受益。从高管表态来看,阿里在即时零售上的高强度投入或将告一段落,而将要继续加大AI投资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