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通报“彝族老人被围堵拍摄”

Connor 元宇宙 2025-11-24 1 0

11月24日,@成都客运段 发布关于网传“凉山公益列车上众多游客围堵拍摄彝族老人”的情况说明,内容如下:

近日,网传“凉山公益列车上众多游客围堵拍摄彝族老人”,我段迅速进行了调查核实,具体情况为:

11月18日,因临近彝族新年,多名摄影爱好者自发购买5633次列车车票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普雄站开车后,列车长巡视车厢发现有摄影爱好者对身着民族服饰的彝族旅客进行拍摄,遂对其进行文明拍摄宣传,不要影响正常乘车秩序。在此期间,列车工作人员未接到被拍摄者的求助,车上也未发生争执等情况。

我们将加大列车巡视力度,加强文明出行宣传。同时,提示广大摄影爱好者,应充分尊重旅客意愿,文明拍摄,共同维护文明出行、文明乘车良好环境。

官方通报“彝族老人被围堵拍摄”

观点:

列车上围拍彝族老人,也是一种“镜头霸凌”

官方通报“彝族老人被围堵拍摄”

▲资料画面:近日,游客掏出相机“围堵”一名老人拍摄的消息引发关注。图/潇湘晨报

展开全文

据潇湘晨报报道,近日,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其在5633次列车上看到令人不适的一幕:一群游客掏出相机“围堵”一名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老人拍摄,即使被拍摄者明显表现出不适和不愿意,他们依然在拍摄。随后,网友在网上发帖呼吁停止以“记录”为名的伤害。

作为公益性“慢火车”,5633次列车主要是承担满足沿线居民日常出行需求的功能,所以乘客中以身着当地传统服饰的旅客居多。不过,在高铁普及的今天,这样的“慢火车”因为稀有,也吸引了不少火车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这本无可厚非,可一旦拍摄行为越过边界,便很可能从记录变成冒犯。

对一些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而言,身着传统服饰的当地居民或许是镜头中的“新鲜”元素。拍摄本身也未必怀有恶意,但当被拍摄者已明显表达不适,甚至“把脸都背过去遮起来说不要拍”后,拍摄者仍执意拍摄,乃至使用闪光灯,这无疑脱离了记录的范畴,而是一种粗暴的越界,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镜头霸凌”。

除了极少数特定场景,镜头所及之处,都应止于被拍摄者的意愿,这本是常识。而未经允许的拍摄,轻则构成冒犯,重则成为一种视觉暴力。尤其是当被拍摄者语言不通、难以有效表达拒绝之意时,这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更凸显出拍摄行为的霸道与失礼。

当然,这一幕在今天或许只是镜头“失控”的一个缩影。因为在人人拥有摄像头的当下,随手拍摄“新奇”画面,几乎已成为很多人的下意识行为。这可能也是被镜头所塑造的新的人类习惯之一。

但即便如此,所有人都应该意识到,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拥有拒绝被拍摄的权利。镜头不该有“特权”,一旦违背他人意愿,再“美好”的创作动机,都会变成对他人尊严的冒犯。

值得注意的是,这背后可能还不仅是一种拍摄、记录的冲动,而是有一种同样值得警惕的“分享冲动”。

要知道,很多人的拍摄其实伴随着强烈的分享欲,要么急于展示自己所看到的“美好”,要么炫耀自己的拍摄技术。可一旦这种“冲动”凌驾于被拍摄者的感受之上,便不再是美好的记录和分享,而实际是一种深度膨胀的、目中无人的“自恋”。

事实上,面对这样粗暴的镜头围堵,列车运营方有责任进行及时提醒与干预。这既是对不愿意被肆意打扰乘客的一种必要的保护,也是在主动传递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文明意识。

跳出这一个案看,此事也当触动社会对拍摄伦理、分享伦理的集体自省:每次举起镜头之前,先不妨问一下,是否征得了被拍摄者的同意,他们的感受到底如何?要知道,镜头,从来不是“冒犯的通行证”。

撰稿 / 羽木(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毛天宇 校对 / 赵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