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重挫2.41%,近百股跌停,行情结束了吗?
11月21日,A股迎来今年下半年的最大回调。截至收盘,沪指在上午失守3900点后继续下探,报3834.78点,大跌2.41%;深成指跌3.41%;创业板指重挫4.02%。

全市场5072只个股下跌,99只跌停;354只个股上涨,33只涨停。市场放量下跌,两市成交额1.97万亿元,比上一日增加2575亿元。
板块方面,农牧渔私板块逆势领涨,水产概念延续强劲势头,中水渔业6连板。军工板块回暖明显,尤其是中船系概念股走强,久之洋一度涨停,收盘涨幅15.63%,中船防务、昆船智能涨超6%。
科技板块集体下跌,前期热门的半导体、存储芯片、新能源、锂电池等跌幅较大。龙头股寒武纪大跌5.54%,市值一日蒸发300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市场对科技股的空头情绪正在集中宣泄。
自11月14日沪指摸高4034点的十年最高纪录后,目前已大幅回调约200点,作为上涨“引擎”的科技板块“熄火”,这意味着本轮行情结束了吗?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今日A股受全球市场的影响出现大幅回调,隔夜美股大跌,今日亚太股市全线重挫。但他表示,持续的震荡和调整,并不会改变A股中长期向上的走势,本轮中国资产的牛市背后仍有深刻的逻辑支撑,2026年市场形成全面牛市的可能性较大。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官陈果认为,2025年中国股市演绎的是“信心重估牛”,估值有所修复,但并未过热。2026年牛市继续已是一致预期,可关注三个预期差——包括企业盈利有望超预期,中国AI进展有望超预期,中美扩大“务实合作”有望超预期。
陈果表示,明年市场会牛,但效率也会很高,赚钱会挺难,主观+量化的配置是一个可行应对之策。他同时提醒,要关注新的波动风险点,尤其是美国再通胀与AI应用商业化的赛跑,注意驾驭波动,把握好节奏与结构变化是影响超额收益的关键。
南方+记者 张艳
21日10:30报道>>
展开全文
A股失守3900点!超5000股下跌,科技板块重挫
11月21日,受外围市场影响,A股低开。沪指失守3900点,截至发稿,沪指报3861.18,跌1.78%;深成指跌2.61%;创业板指跌2.9%。

两市超5000只个股下跌,科技板块是“重灾区”,其中半导体板块遭遇重创,香农芯创、江波龙等跌超10%,寒武纪跌近4%。
今天,农牧饲渔板块领涨,荃银高科、京粮控股、中水渔业等股涨停。游戏、文化传媒类板块也迎来久违的行情,欢瑞世纪涨停。此外,作为防御的银行板块持续上涨,中国银行领涨,涨幅一度超2%。
从外围来看,全球权益市场波动加剧。在业内人士看来,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进一步降温,市场对科技股高估值的担忧情绪卷土重来,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引发全球科技股的下跌。
美股方面,尽管英伟达第三季财报超预期,仍然止不住美股三大指数大幅跳水,纳指大跌超2%点,其中,大型科技股全线下跌,半导体板块亦集体重挫,费城半导体指数大跌近5%。
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相较于全球市场,A股表现更加稳健,近期的震荡调整,显示多空分歧明显加大,但并不意味着本轮结构性行情的结束。
针对科技板块的回调,他认为,真正具备技术突破能力、能持续兑现业绩的科技龙头,有望在2026年继续表现;而仅有题材或概念的个股,一旦回调,可能难有再起机会。因此,在科技股投资中,仍需坚持价值投资理念,谨慎投资纯题材股,避免追涨杀跌。
南方+记者 张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