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大陆的耐心是有限的,留给台湾的时间不多了
11月8日,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在台北马场町出席“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追思慰灵大会”,并向吴石将军鞠躬献花,呼吁“历史必须被记住”,强调推动两岸和解与和平。然而,这一行为在台湾岛内迅速引发激烈争议,不少人公开指责其“美化共谍”。在舆论压力下,郑丽文随后改口称“外传关注着重纪念情报工作者之讯息是严重的误导,并非以吴石等人为主角”。
(郑丽文社交媒体)
朱立伦、韩国瑜、侯友宜、江启臣等国民党人,被普遍认为是“暗独”。而郑丽文虽然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声调更高,但此次事件中“先表态后退缩”的表现,让大陆网民质疑其推进两岸统一的意愿。
郑丽文出席白色恐怖受难者秋季慰灵。(图源:台媒)
郑丽文的争议性举动,是当前台湾政治生态的缩影:一方面,岛内民意正出现微妙变化——赖清德推动的相关政策因不得人心而受挫;同时,特朗普政府对台湾的轻视与压榨,让台湾社会对美国的“保护承诺”逐渐失望;而大陆真实实力的展现,也让岛内部分人此前对大陆的“莫名优越感”持续消退。这些变化客观上为中央推进和平统一创造了一定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台湾“绿大蓝小”的核心政治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两岸统一仍面临重重阻力。
展开全文
赖清德和郑丽文(图源:互联网)
需要指出的是,以郑丽文为代表的部分国民党人立场,与中央推进统一的核心诉求存在较大差异。郑丽文常提及的“开创百年两岸和平”,看似呼吁和解,实则是从赖清德的“台独”立场退回“维持现状”,其核心仍是主张两岸长期分离——这与中央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立场完全相悖。两岸统一进程已经启动,无论台湾岛内是主张 “台独” 还是 “维持现状”,都无法动摇中央推进统一大业的决心。
目前,中央愿意将和平统一作为优先选项。关于和平统一,存在不同讨论:支持方认为,和平统一的最大优势在于“成本最小”——若诉诸武力,即便再谨慎也难免造成人员伤亡,而和平方式能减少两岸民众的仇恨,更利于统一后的治理;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多伴随“血流成河”,若能以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将开创中国统一史的全新先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对台湾部分势力的顽固态度需以强硬手段回应,认为“揍得越狠,后续治理越顺”。
(图源:互联网)
应当承认,和平统一的实现难度极大:台湾社会的历史经纬与现实分歧复杂,国际势力对台海问题的干涉心态也未消除,单纯依靠和平协商未必能达成目标。因此,中央始终坚持 “和平统一优先,但绝不放弃武力统一”——硬的一手准备得越充分,对“台独”势力的震慑越充分,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反而越大,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一体两面”,共同服务于“两岸统一”的最终目标。
需要明确的是,中央推进统一的意志与目标从未动摇,两岸必将统一,台湾岛内的不同声音无法改变这一历史大势。同时,大陆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当前正处于推进和平统一的关键时间窗口,这一窗口期很短暂。如果台湾方面错失此次机会,拒绝接受和平统一方案,大陆将启动“另外一套方案”,届时台湾可能连“一国两制”的选项都将失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