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宇宙app下载文章正文

3D打印行业证券研究报告:长坡厚雪,方兴未艾

元宇宙app下载 2023年08月09日 09:26 62 Connor

引子:技术革新,方兴未艾

3D打印——从“减材”到“增材”, 传统技术的升级革新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 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 造物体的技术。区别于传统减材制造,3D打印通过对模型数 字化立体扫描、分层处理,借助于类似打印机的数字化制造 设备,将材料不断叠加形成所需的实体模型。3D打印在中小 批量生产成本控制、个性化生产、生产可预测性和材料利用 率等方面与传统技术相比都具有明显优势。 3D打印在不同行业减少多类型成本。航空航天燃烧室:3D 打印降低费用成本50%;义齿金属内冠:3D打印降低人工 成本70%;压缩磨具:3D打印降低时间成本50%。

3D打印工作流程

3D打印操作流程通常分三步。前期软件的建模至关重要,需要精通软件建模技术、材料等多学科人才参与把关。模型 搭建对产品是否符合所需标准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打印设备则主要负责产品的产出成型,技术和材料两者互相搭配制成 综合性能好的实物。

3D打印工艺——多技术路线共存,PBF为工业领域主流技术

3D打印技术从诞生至今近40年,目前处于多技术路线共存的状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增材制造术语》 (GB/T35351-2017),根据增材制造技术的成形原理,可以分成七种基本的增材制造工艺。 PBF为工业领域主流技术:增材制造的终端零件性能高度依赖于其制备的设备类型和工艺参数,PBF工艺因其特定的加 工方式而使得零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精度,成为工业应用领域中主流的增材制造技术。其中,以激光作为能量 源的SLM/SLS工艺因稳定性和技术成熟度较高,在直接制造终端零件的应用场景中具备较突出的价值和优势。

3D打印发展历程——起源于美国,当前国内行业仍处成长期

3D打印技术技术起源于美国,并于21世纪开始日益成熟,其应用范围由模型和原型制造进入产品快速制造阶段,在航 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得到规模应用。 国内3D打印技术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当前国内行业整体处于成长期。

2D打印 VS 3D打印

2D打印机商业模式较为单一,打印机厂商主要依靠耗材盈利。3D打印可能的商业模式存在于五个层面——制造端(3D 打印机制造)、材料端、模具端、零售端、样品端(研发)。与2D打印的B2C相比,3D打印目前集中于B2B模式,同 时也在进一步扩展B2C的定制化多样性消费市场。

3D打印——中国制造业升级发展的核心助推力

3D打印是对传统制造业的补充和增强,借助3D打印技术,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复杂产品和开展定制化等方面均 可有所提升。3D打印有利于企业创新,进而推动我国制造产业逐步升级。

政策出台速度快、支持力度大,助力转型“中国智造”

目前政策重点主要集中在3D打印材料、技术提升与标准建设方面。2015年,我国3D打印产业在“中国智造”引导下迎 来高速发展契机,《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政策描绘了增材制造行业的发展路径。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标志着产业化的落地。中国3D打印发展以来,行业扶持政策发力迅速。从整体战略, 应用领域、关键技术再到企业标准,政策指导不断细化,促进行业发展。

展开全文

产业链

3D打印产业链

3D打印产业链的上游为原材料、核心硬件和辅助运行系统的供应商。 中游以3D打印设备生产厂商为主,大多亦提供打印服务业务及原材料供应,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下游主要为3D打印服务对象,3D打印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以工业级应用为主。

上游:软件技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无论是在3D数据模型获取、3D数据模型处理还是3D打印机的控制等过程中,都离不开3D软件技术。软件系统集合扫 描切片、制造与故障诊断、温场控制、远程监测、数字化扫描控制、数据反馈与集成控制等功能于一体,为成品的精细 化满足需求提供保障;提高数据准备效率、优化打印质量、增强产品精细化。 CAD仍是目前主流软件技术。现3D打印软件供应商呈现综合发展态势,在不断提升核心CAD软件技术性能的同时,开 发更多集CAD、CAE、CAM等辅助软件于一体的综合软件。

上游:材料——3D打印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3D打印是通过设备逐层增加材料来制造三维产品,材料是3D打印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3D打印能否得到更加广泛应用。现阶段我国3D打印仍旧以工程塑料、树脂和部分常见金属材料为主,且国内在3D打印 原材料方面的生产企业较少,特别是金属材料方面,仍依赖进口。

上游: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金属和复合材料凭借其比传统材料更优异的机械特性(刚性、抗冲击性、轻便性等)和其他力学性能,其中典型金属增 材制造结构的力学性能趋于稳定甚至部分超过锻件性能,未来或将推动3D打印技术服务更多应用场景,有望实现真正 的3D打印制造创新。

上游:材料——我国仍以非金属类型为主,材料研发迈向复合化

3D打印有多种技术种类如SLS、SLA和FDM等,每种打 印技术使用的材料各有不同,如SLM技术常用金属材料, 而SLA通常用光敏树脂,FDM适应于工程塑料等。我国 非金属材料仍占主要部分,与金属材料大致形成6:4的格 局(截至2022年10月);但同时我国对于材料技术的更新 创造不断加速,2021年相关专利申请量达3079件,超过 美国位列第一。从专利内容来看,各类复合材料、可降解 材料以及更优性能的金属材料是我国研发的重点方向。 现阶段国内金属粉末性能略差于国外。金属3D打印工艺 中,金属粉末质量是影响最终打印部件结构及性能质量以 及使用成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金属粉末质量越好,一致 性越高,波动越小,粒径越小,其打印出的产品致密性、 机械性能越好。专用粉末材料体系不完备、标准缺乏、工 艺性验证不足等问题是造成现阶段国内金属粉末性能略差 于国外的主要原因。

中游:3D打印主流技术对比

目前主流使用的3D打印技术可分为三大类:挤出成型技术、光聚合成型技术和烧结/粘结成型技术。 FDM凭借其易操作、材料利用率高以及FDM线材机械性能优异等优势广泛应用在制作成品原型或研发模型中。 PolyJet>DLP>SLA:光固化技术中SLA技术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快速成形技术,凭借激光扫描及光固化原理更适用于 制作精度要求高的物品,但以点为单位打印速度较慢;相比之下以数字微镜元件投影产品的DLP逐层打印速度更快,且 精度高,DLP的综合表现略优于SLA技术;而光固化PolyJet技术与前两者对比,又凭借其可用多种材料混合多种色彩, 满足更多样化的需求,更胜一筹。

在烧结/粘结成型技术中,SLM、SLS和EBM是主流的金属成型工艺,三者制件过程虽有一定的相似度,但也各有特点。 首先SLS和SLM属于利用激光器将粉末进行逐层叠加,而EBM则利用高能电子束扫描熔融粉末逐层固化成形;SLS相 比SLM需要另添加粘合剂材料,混合粉末后SLS打印的成品硬度和精度略差于SLM制品。而EBM利用电子束产生的热 量和能量高于SLM,更适合制造高导热金属、高温合金、高熔点金属零件,但SLM利用激光打印的制品力学性能和制 品强度仍略优于EBM制品。综合来看,烧结/粘结成型技术凭借金属材料和技术特点能保证制品的硬度、力学性能好等 优点更多应用于工业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中。

至于成本端,计算3D打印成本不光要考虑前期设备成本,3D打印材料和人工成本都会显著影响单件成本,近年来3D打 印的费用已大幅下降。我们以三大主流技术中的FDM、SLA、SLS进行对比分析。

下游:对内面向工业级,对外面向消费级

工业级(占比65-70%):航空航天是中国3D打印市场应用的主要领域(截至2022年10月),因增材制造更适用于高 精尖,对产品有轻量化、结构优质化和集成化要求产业;同时航空航天对3D打印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功能敏感性高, 是3D打印需求最落地、应用最旺盛的领域。

消费级(占比30-35%):主要应用于教育科研、艺术模型制造、消费电子领域。国内应用占比较低,80-90%的桌面 消费级3D打印机出口海外,主要原因是消费级(非金属为主)国内产业链成熟、技术简单且原材料成熟度高,整体设 备售价低于国外。未来消费级将仍以出口桌面用3D打印机为主,部分企业会开发三维打印服务平台,服务于产品研发 或原型件小批量制造。

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李鲁靖、朱晔

报告内容节选如下:

资料下载方式:公众号《侠说》

标签: 长坡 方兴未艾 研究报告 打印 证券

发表评论

元宇宙_元宇宙app下载_元宇宙app官方版下载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